如果說科技相當于建設科技強國的“尖兵”和“突擊隊”,科學普及的作用就相當于夯實全民的科學基礎。科學素質作為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,同樣能夠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軟實力,同樣是決定自主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關鍵因素。發達國家的經驗也告訴我們,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普及構成社會進步的一個內在動力。也就是說,科普不到位,科技難。我們要建設型國家,必須像重視科技一樣重視科學普及。只有兩者齊頭并進,我們才能順利實現從制造業大國向型國家的華麗轉型。
中國政府對科普工作的管理和協調機構是相對集中型的。為統籌管理和協調各部門的科普活動,使各部門都重視科普工作,按照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》的規定,科技部負責制定全國科普工作規劃,實行政策引導,進行督促檢查。1996年4月成立了以科技部為組長單位,中央宣傳部、中國科協為副組長單位的國家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,成員單位由中央、國務l院和群眾團體中有關科普工作的部門組成。隨后,中國各地也相應地建立了地方科普聯席會議制度,這對于有效動員各種力量開展科普工作,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。
在國務l院各系統中,各部委的科普職能都是依據其主要職能而展開的。
科普展教的特點
科普展教的特點首先是具有眾多的生動活潑的實物展品,這些展品具有科學性和·趣味性,以直觀、易懂、有趣的表現方法,揭示深奧的科學原理。允許觀眾自己動手操作實踐,鼓勵觀眾在探索中學習,寓教于樂。它所包括的內容是無所不有的。從基礎的數理化天地生知識到高科技發展領域。適合各種知識層次,使所有觀眾都能從中受益,是一個真正的向社會全l方位開放的“科技教育學校”。